

-
观点 | Opinion more
-
短短70年,消灭存在至少3000年的瘟疫,中国怎么做到的?
因为疟疾,居然产生了五个诺贝尔奖,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传染病。值得自豪的是,中国科学家没有缺席。但是,仅有科学是不足以消灭疟疾的,还必须有高效组织和强大社区动员、透明通报和定点精准防控,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全文]
-
中国摘掉乙肝大国帽子?还是进行时,但肯定能办到
“中国摘掉乙肝大国帽子”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完全可以和“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媲美。有意思的是,陶医生查遍所有新闻,没有找到哪个发言人明确说出这句话,这句话的出处只是“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文]
-
主流医学变风向?中医药有个大机遇?
最近,医学界已讨论多年的“真实世界研究”终于渐渐进入民间医学爱好者的视野,有些中医爱好者“恍然大悟”:似乎“真实世界研究”可以为中医药“背书”?“真实世界研究”的推广,确实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并不简单。[全文]
-
大量真实案例可以证明疗效吗?
抗生素治疗感冒,试1亿次,都会“有效”;但只要双盲对照一次,都能照出其“无效”的原形。没有经过盲法和对照检验的“真实案例”,数量再大,哪怕5000年、1亿例、100%的参与率,也证明不了疗效。[全文]
-
中西医学都有“大转折”,但选择有何不同
杉田玄白抓住了“转折”,扭转了日本医学的根本方向;而王清任只是在医学界掀起了一点涟漪而已,没有任何后续。中医的真正转折要到晚王清任一百年的恽铁樵。他选择对中医经典理论进行根本“解构”,他重新定义了中医脏腑和经络的解剖学意义。[全文]
-
心脏,弓箭……这是一则信息量很大的新闻
近日,广西一名男子突然被家中弩箭“一箭穿心”,却未能伤及性命,这则新闻报道却留下很多疑点。记者不仅没有采访医生科普一下心脏的解剖位置,解答为什么能够捡回一条命,也没有把国家关于弩的管理法规搞明白。[全文]
-
钟南山领衔的连花清瘟论文,到底说了些啥
钟南山领衔的关于连花清瘟胶囊的论文,最近正式发表了,不妨把每一部分都好好学习一下。另外,再讨论下一些热点问题,比如:连花清瘟能有多大作用?连花清瘟的应用是否不讲辨证?钟南山的研究是否存在“废医验药”的嫌疑?研究人员与制造商以岭药业是何关系?[全文]
-
某些科学家宁可无药也反对用中医药,是何逻辑?
有些科学家抱着宁肯无药治疗也反对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的态度,认为那不科学,结果在等待科学还结果出来之前,很多病人除了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吸氧以外,没有别的治疗药物,岂非白白等死?[全文]
-
牛尿啤酒都有人吹,谁能帮中药脱颖而出?
新冠病毒轻症多,自愈多,真要用上什么牛尿、啤酒,“治愈率”那也是杠杠的啊。你说你治愈多?大家“治愈”比例都很高。你说你见效快,喝牛尿、喝啤酒的人里,也能找到自愈快的案例。中药如何脱颖而出?还得靠老朋友——现代统计学。[全文]
-
钟南山都说连花清瘟有效,瑞典人为什么敢说不
钟南山说连花清瘟对“轻症和普通的”新冠患者有效,可瑞典人不让这药过海关,说它无效,甚至说里面“只有薄荷醇”。这把我逗乐了,我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一般不会笑,除非忍不住。如果里面只有薄荷醇,咱怎么不叫薄荷清瘟?这事确实有点过于离谱。[全文]
-
70年来,“预防为主”这个紧箍咒,为何总在失灵?
有一个问题是,现有的疾控中心硬件改善了,经费也比以前充裕了,是否意味着实现了预防为主?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忽略群体,只对个体干预;忽略预防,只注重临床诊疗,终将付出沉重代价。我们已经在非典中付出了一次沉重代价,而这次的代价肯定还会更大。[全文]
-
该不该戴口罩,美国人100年前就吵了起来
在美国众多城市中,如旧金山实施了强制口罩法的城市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不只是州政府不支持,联邦政府也在背后使绊子。1919年1月的一份致美国公民的公开信,可以说是民间反对理由的集大成者:惊吓人民、口罩致病、闻起来臭、导致腐败、阻止移民、延迟结婚……[全文]
-
今天医生们所做的事,会有多少被证明有效?
在医疗行业中,很多人因临床试验的兴起而感觉受到了威胁。这些人说,临床试验不能代替病人与医生之间丰富复杂的互动。但其实没人说过它能够替代或者应当替代。它们能提升你进行决策的能力,却不等于要否认决策的重要性。[全文]
-
为什么病毒性肺炎这么难治
多数细菌具有独立的营养代谢系统,可以独立生存,它不必非要侵入细胞内。但病毒不同了,它要的不仅是“营养”。所有的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只能侵入其他物种的细胞内,借助其他物种的细胞加工遗传物质,加工蛋白,不停地繁衍出下一代的病毒。[全文]
-
疫苗,到底是怎么来的?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是偶然的发现。但是狂犬病疫苗的出现,证明人类第一次掌握了疫苗的原理,这给以后研发疫苗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思路。巴斯德开启了一个用科学的、可以复制的方法主动预防传染病的新时代。[全文]
-
抗击新冠病毒,传统医学理应有自己的位置
现在对抗新冠病毒刚有点经验,即使有些疗法的比较,但肯定也是粗糙的,在报道中随意说传统医学的“优势”,有可能造成误导。想更好发挥传统医学的作用,就要对其在疫情防治中的地位有清晰、合理、客观的认识。不要像非典那样,若干年后变成“中医黑”“中医粉”之间脱离实情的战场。[全文]
-
我编了30年顺口溜,就是想用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话做科普
我们公共卫生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去农村做入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知道,3.8%的人会配置。一问情况,村民就说,大夫,40克糖咋量,8克盐咋量,1升水咋量?我们这才有所反思,科学未必就可行,脱离实际难实践。[全文]
-
草药、药酒、心理学,美洲传统医学有没有让你“眼熟”?
北美人过去大量将草药和其他植物用作药材,其中一些还被现代医生所采纳。咀嚼柳树皮或者叶子,或者用其煮水,都是治疗从头痛到关节僵硬等各种疼痛的方法。柳树皮中含有乙酰水杨酸或水杨酸,是阿司匹林发挥止痛、消炎、解热等作用的活性成分。[全文]
-
吉喆辞世,可能是写在基因里的悲剧
CBA前任大前锋吉喆因罹患肺癌去世。33岁作为篮球运动员而言绝对是黄金年龄。体能、技术和经验都达到了最佳状态。而且有着多年来系统化的体能训练、合理的营养膳食以及球队严格的戒烟限酒要求,那么,吉喆为何会死于肺癌这个“老年病”呢?[全文]
-
谁文明,谁野蛮?中医在美国曾吸引大批中产白人女性
在中西思想交流史上,近代中医反击“文明劣势论”这一议题曾被学界忽视,在“进步时代”的美国,工业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也随之显现。中医抓住了“人道主义”这一论题,倡导关爱患者情感,并且中医还推动了美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印尼批准使用中国新冠疫苗
-
全球首次确认:患癌孕妇生产时癌细胞转移给婴儿
-
新冠疫苗最快什么时候上市?中国政府网权威解答
-
三部门:试点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
-
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上升到40.5%,与发达国家还有两方面差距
-
钟南山:中国第一批疫苗要公布了
-
世卫:新冠病毒变异速度比流感慢
-
明年有望启动三期临床,中国艾滋病疫苗“胜算”几何?
-
甲癣药竟混入睡眠诱导剂,日本1人服用后死亡
-
中国已正式向WHO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
安徽高校获人类冻卵技术新突破:抑制冻融中低温损伤
-
医用钴-60放射源实现国产化,伽玛刀装上“中国芯”
-
均价从1.3万到700元 冠脉支架为何价格能降那么多
-
丹麦将扑杀1700万只水貂,世卫组织官员:小心谨慎总比后悔好
-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在美启动3期临床试验
-
山西财大现诺如病毒感染:学生称校医院已住满
-
韩国首现“儿童怪病”,世卫组织推测与新冠病毒有关
-
国家卫健委:拟重构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
中国疫苗投产倒计时 生产线调试安装
-
“兰州布病事件”关联群众担忧后遗症,专家:及时治疗可治愈
-
-
· 医学 ·
-
专家研究了金银潭52名危重症患者,发现什么共同点?
-
日本怎么治新冠病毒感染?他们也用到了抗艾滋病药物
-
女子聚餐被感染,再次参加祈福活动致25人确诊
-
一夜被抢到脱销的双黄连 真的有用吗
-
韩国游客在沪隔离,每日泡菜辣酱送上门
-
武汉部分医院仍然喊渴:民间资助仅少数符合医用标准
-
106万!这项疫情专项募捐已有超七千人次捐款
-
非常时刻《瘟疫公司》在线人数创新高,开发者:只是游戏
-
口罩断货、涨价?厂家、电商、物流的这波操作必须顶!
-
网友呼吁戴口罩播新闻:这样才有足够的震撼力
-
医护人员齐声高喊:武汉必胜!
-
武汉母亲成功劝退三波想回家的人:我们也不应该出去
-
日本病毒专家:不排除既存药物有治疗效果
-
世卫组织:10张图帮你降低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
-
女演员在SPA店拔火罐,被严重烧伤
-
92名儿童被三伏贴灼伤 江西卫健委组织调查
-
后事准备到一半,家人跪地痛哭,老人却突然“复活”…
-
吴彦祖:我上个月差点死了
-
女童打狂犬疫苗后死亡?专家:属偶合症 与疫苗无关
-
“我要饿死肿瘤!”七旬老人暴瘦50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