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抹黑中国,印度还有哪些新动向?
印度人运用英语方面的优势,常常编造一些小道消息,并通过一些门户网站大肆散播。比如在Google搜索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时候,排在前面的几乎全是负面消息。[全文]
-
2020年,中印关系走上了不归路?
印度在过去几年伸张本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才是两国爆发冲突的肇因。实控线地区的军事化进程现正以空前速度向前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印度在该地区拥有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印军的巡逻也更加高效——驻扎到了中国军队此前不常见到印军的地区。[全文]
-
印度在不丹:没有大英帝国的实力,却有大英帝国的野心
不丹与以色列两国建交,为何会在印度首都,由两国驻印大使签署协议?如果我们回忆2017年的洞朗事件,也会有类似的疑问,明明是中国和不丹两国的边界纠纷,为何与中国军队对峙的反而是印度军队?[全文]
-
“亚洲小北约”不可能搞起来,印度放不下上合与金砖
无论如何当前印度还是积极参与上合组织,也已经感受到了危机。稍早前,普京在瓦尔达大会上公开点了它的名,普京表示,印度近况让我很担心,美国在拉拢它,印度是上合成员也是金砖成员,但它仿佛在跟着美国走。印度对这个表态很紧张,毕竟不愿意一边倒,希望两头都能沾。[全文]
-
美印真的要结盟?
中印的实力差距,由原来量的差距,变成了现在质的差距。印度赶超中国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嫉妒的心理越来越大过羡慕的心理,对抗的忧虑越来越大过合作的期望。而这种心理转向悲观的具象化表现则是,对中国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敌对行为。[全文]
-
“四国机制”最好的下场,就是和平无声地失效
四国机制最好的下场就是和平无声地失效,而不必像最初的2007-2008年四方安全对话那样轰轰烈烈地垮台。由于缺乏美国和印度的坚定支持,第一次四国机制分崩离析。四国本就反对中国扩张,成立第二次四国机制已无新意,四国应该吸取教训,发表一份崇高宣言,宣布取得胜利,然后解散。[全文]
-
印度为何对华示强?莫迪执政的两大“引擎”失速
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浓烈的宗派议程和聚焦发展的经济议程是印度人民党的两大招牌,互为补充、交替施力。然而,印度经济未见起色,还因新冠疫情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时宗派政策取得众多突破后已趋于饱和。两大“引擎”失速,迫使莫迪为获取增量政治支持寻找内政新议程。[全文]
-
为什么中印冲突后,西方不愿支持莫迪?
莫迪和他的人民党高层同志似乎常常以激怒对手和煽动支持者为乐,即使这么做也会招致西方媒体的指责。他们可能相信,蔑视西方的指手画脚会使他们赢得更多的国内选票。也许这么做真的能使他们赢得选票,但却不会在中印发生冲突时赢得西方的支持。[全文]
-
印度人自封“世界第二强国”,我们需要害怕吗?
尽管近些年印度在软件与制药等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其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但由于没有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强势政府,印度未能克服如土地改革与妇女解放等制约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想从整体上赶上中国并不容易。[全文]
-
印度对华示强是心理诉求,也为彰显其“民主”
我们惊讶印度敢在边界鸣枪,是因为中国也身陷“1962情结”。印度对华示强,除了转移疫情爆发和经济下滑的焦点,更要凸显其“民主”,当作加入“印太战略”的投名状。比邻中国,印度的大国情怀情有可原,但狭隘的格局和好高骛远的民族性格,阻碍着印度的长远发展。[全文]
-
印度崛起还有多少障碍?可不只是“种姓”
40年代末的时候,印度人均收入是高于中国的,预期寿命、识字率等指标和中国比较接近。后来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最后两国发展结果也大不相同。今天的中国远远领先印度,这种差距可以概括为“2、5、10和不可比”。[全文]
-
印度: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印度真的是个大国。为了迎合“有印必火”,非主流的局部事件往往被放大后反复炒作,反过来加强了中国人对于印度的刻板印象和错误认知。如果从中国的优势角度俯瞰,中国人自然对这种“迷之自信”不屑一顾,但如果代入印度角度,就会发现这种自信其实并非自大臆想。[全文]
-
印度对中印关系有两个误判
不知妥协、不懂交换是印度一贯的外交做派,在具体的对华政策及手段方面,印度对中国也是一味提要求,一味施压。[全文]
-
经济下滑,就怪中国?
印度需要明白的是,中国在核心利益上是绝无可能做出任何一点妥协的,中国面对美国是如此,面对印度也是如此。印度如果不知进退,继续过分挑衅中国,后果将非常严重。[全文]
-
莫迪的野心:借中资让印度伟大
从纵容民众公开打砸中国产品,到官方封杀多款中国App,印度政府可能给外界留下全面打压中资、中企的印象;实际上,对于不同的中资、中企,印度政府的相应策略也是有区别的。[全文]
-
“为什么中国人总在嘲笑我们?”
根据WTO规定,印度法理上不得禁止进口中国产品,抵制只能以非政府方式进行。但印度消费者自身有理性判断,他们会用钱包投票。事实上,印度别无选择。现在中国人看不起印度——他们或许正在嘲笑我们抵制中国货的行为,因为这些抵制实际上永远不会实现。[全文]
-
印度老想和中国脱钩,可能吗?
种种现状都在说明,中印更需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但是,印度选了相反的方向,还一路狂奔……面对印度的一意孤行,中国从维护双边关系大局出发,处理态度理性、冷静;希望印度不在精神上将中方的克制视作自己胜利的成果,能回归实际,作出双赢的抉择。[全文]
-
用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每当中印之间爆发争端时,印度民间那种反华情绪,都会被印度官方有意无意的利用。如在2017年洞朗对峙期间,国民志愿团与其下属的本土觉醒组织高度配合,在印度大肆制造反华舆论,呼吁印度普通民众不使用任何中国产品。[全文]
-
当下中印竞争中,孟加拉湾有多重要?
除了与斯里兰卡拉近关系之外,印度还与中国竞争缅甸的沿海资源:在外海的天然气田中分一杯羹,并投资建设机场,资助土瓦(Dawei)的深水港建设。与此同时,印度与东南亚的贸易快速增长,虽然远远落后于中国与该地区的贸易。[全文]
-
禁用中国APP他们报复无门,“很聪明”
作为报复,中国大可以对印度电子商务公司下禁令,但这些公司在中国规模都太小,所以无关紧要。印度拥有13亿人口,是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公司最大的潜在海外市场。阻止中国通过应用程序接触印度消费者,是针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聪明做法。[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印媒鼓吹干涉西藏事务,我使馆严正批驳
-
禁用200多个APP后,中国手机在印度销量不降反升
-
印度通知所有航司拒载中国公民赴印,理由竟是“报复中国”?
-
TikTok遭封后,“印仿版”获谷歌等1亿美元投资
-
中共党员向印有关机构渗透?我使馆:荒谬绝伦
-
最后一批!数千吨冬囤物资运抵西藏边防
-
国家邮政局:取消中印联合发行邮票计划
-
中国将在雅鲁藏布江下游进行水电开发?驻印使馆回应
-
印度借来两架美国无人机,印媒吹嘘:可监视中印边境
-
印度给中国产品使绊子 苹果“中枪”
-
中国人造的这座桥,可把印度急坏了
-
印度再禁43款中国APP,中方:坚决反对
-
印度又禁43款应用,包括钉钉、芒果TV等
-
莫迪想要“自力更生”,结果对华进口激增
-
驻印大使:中印不要走猜忌消耗的歪路
-
解放军用微波武器夺回班公湖山头?印军否认
-
中印举行第八轮军长级会谈:确保一线部队保持克制
-
暂停持有效中国签证在印人员入境
-
印官员:失去对约300平方公里“争议土地”的控制
-
印媒:印度不应被美国的反华政策捆绑
-
-
· 龙象之间 ·
-
机密视频会议遭黑客袭击 印度竟甩锅给中国
-
我们为什么不会抵制印度货?
-
印度右翼竟称:我们会挨家挨户去搜中国货,然后烧了它
-
哈佛预测8年后印度赶超中国 印度人自己可能都不信…
-
印媒:抵制中国货很幼稚 亏的是我们
-
青藏铁路将延伸到尼泊尔,印度网友不淡定了
-
“莫迪总理你自拍躲那么后,在黑我们家强哥哈”
· 自拍首秀 -
迎莫迪国宴菜单现拼写错误?
-
晚上请莫迪吃了什么?来看菜单!
-
我从西土天竺而来 求东土真经
-
印度的雾霾太严重 莫迪不得不宣战
-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距 想给上海颁“安全奖”
-
刘铁生:我在中印、中越前线拍摄战争
-
毛派强硬 尼泊尔议会“打”起来了
-
担心泄密 印度空军禁用小米手机
-
我军西藏边境巡逻队将不再“邋遢”
-
习近平会见柯棣华家属并颁发友谊奖
-
柯棣华医生和他的中国夫人
-
彭丽媛正在“悄悄地征服印度”
-
莫迪招待宴:150道菜 全素
-